一、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哪国电影
1、《东方快车谋杀案》英国电影。是由福斯影业制作,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肯尼思·布拉纳、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米歇尔·菲佛、朱迪·丹奇等人主演的惊悚剧情片。
2、影片根据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改编,讲述大侦探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
3、该片于2017年11月10日在中国大陆及北美地区公映。
二、《东方快车谋杀案》英文读后感
读阿婆的第一本书是《无人生还》,一个人在家,读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当时只觉得害怕,并没有体会到有多少推理的妙处在里面。第二本就是这本《东方快车谋杀案》,真真正正体会到推理小说是如此的吸引人,同时也深深被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的智慧所折服。 感觉阿婆一直站在另一个角度诠释“正义”,《无人生还》如此,《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如此。法律无法定义所有的罪恶,法律也无法将使所有的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有的人含冤而死,有的人妻离子散,有的人一生无法走出某种阴影,而坏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或只是受到非常小的、与其所犯之罪完全无法匹配的很轻的刑罚,那么,活着的人,受害者的亲人、爱人、朋友、知己,该如何自处,情何以堪? 所以,阿婆的这两本书都出于一种基本的构思,那就是,法律无法制裁的,自有人来维持道义。 我跟先生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有所争论,因为我们实在是无法判断,谁有资格代替法律来惩罚所谓的“凶手”和“坏人”,或者说,是否真的有人有这种资格,而做这件事的人,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公序良俗,毕竟,这人世间真的是没有绝对的正义,历史的洪流里夹杂了多少冤屈就夹杂了多少不公,而用道义代替法律,只会衍生出更多的不道义。 当然,除去这些所谓的价值观的讨论,这本书真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推理小说,而推理小说的乐趣在于存疑,最后解惑,详细的把波洛先生的推理过程放在这里对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来讲太不公平了,剧透是可耻的。 另外,根据《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一共有三版,1974年的第一版当属最为经典,也最贴合原著,英格丽褒曼也以此获得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看完这本书,一定要看看这版电影,对原著党来说才算完满。
三、东方快车谋杀案剧情介绍
1、波洛乘上东方快车,夜间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发现同车的美国富商雷切尔被人谋杀,死者被人戳了12刀。
2、波洛根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同车人士的讯问,并结合美国实行的12人陪审团制度等情况进行逻辑推理,揭开一起“集体复仇”案,在东方快车上巧妙破解一宗谋杀案
四、东方快车谋杀案电影哪一年的版本最好
1、1974版的好看。
2、1974年版由西德尼吕梅特导演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被众多影迷评为经典,不仅因为里面群星璀璨(英格兰褒曼还因此获得4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同时本片还角逐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而且能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达到大家的期望。
3、让这一部成为经典的还离不开影片,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浮华奢靡的复原。无论是真实的东方快车最后的车头,还是包厢里现在看来依然奢华的布景陈列,包括了大明星们名贵的私服,用极致的华丽,来衬托欲望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浮华梦境中的空虚。
五、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蓝本
1、蓝本是轰动美国的“林白案”。
2、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白被后人称为“人类的英雄”,1927年5月21日,年仅25岁的他只身一人驾驶飞机,历经33.5小时,飞行3600英里,完美降落在法国巴黎,完成史上首次单人不着陆横跨大西洋的飞行。
3、 1932年3月1日,这天是星期二,林白先生与妻子带着长子林白小鹰与次子(强·蒙洛·林白)前往纽泽西州霍普韦尔镇的林间小屋度假。他行事低调,这场行程除了他的家人之外,没人知道。
4、 到达之后,一家人吃过晚饭,在当晚7:30分,保姆贝蒂将小鹰哄睡,将他放入二楼宝宝房的床上,然后就去忙别的事情。
5、 晚上9点,林白先生听到宝宝房下面的书房有动静,好似踩到木头发出的破裂声,他没有在意,以为是保姆不小心踩到了什么。
6、 晚上10点,保姆贝蒂前往宝宝房查看孩子时,却发现小鹰已经不见了。她大声呼叫,被惊醒后的林白先生和夫人以及管家到处寻找,结果除了一张放在的窗边的纸条外,其余一无所获。
7、 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满是错误的语法,但大致能看懂上面的内容。意思是让林白先生在4月2日将赎金送到某个墓地,不得通知警方,要不然就撕票。
8、 林白先生不想被绑匪威胁,他选择报警。警方20分钟后赶到,并立即展开调查,结果什么证据也没找到。
9、 既如此,为了孩子的安危,就只能答应绑匪的要求了。林白先生要求自己按照绑匪的要求带着赎金前往墓地,不允许警察跟随。碍于大英雄的面子,警方同意了他的提议。
10、 结果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新闻将此事报道出来后,立即引发轰动。全美上下都表示愿意出一份力来帮助这位心碎的英雄。有个叫约翰的中学教师自愿担任林白先生和绑匪之间的中间人,他将装满钱的木箱带到绑匪要求的地点,在那里他得到一张纸条,上面写明小鹰被藏匿的位置。
11、 林白先生与警方到达纸条上的位置找寻,却什么也没有。钱被绑匪拿走,儿子却没有回来,这使得林白一家陷入绝望。然后,这种绝望才仅仅是开头。
12、 六个星期后,5月12日这天,警方接到一名卡车司机的电话报警,他声称自己在林间小路发现一具腐烂的男婴尸体,他怀疑这就是小鹰。警方赶到后,经过检查,没错,这具男婴尸体正是可怜的小鹰。
13、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里离着林白先生的度假屋只有五英里远,而小鹰的死亡时间就是被绑架的当晚。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头骨严重破裂,左右各有一个大洞,凄惨的模样让人不禁心碎。绑匪是个毫无人性的家伙,竟然对一个婴孩下如此重的手。此事再次引发轰动,人们愤怒了,要求务必找到凶手,并将其正法。
14、 可是一切线索全都中断,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些被绑匪拿走的赎金。警方在这些钞票中故意掺杂了一些市面上较少的旧钞。这些旧钞的号码被记录下来,如果有人拿出这些被记下号码的钞票购物,那么这个人一定有嫌疑。
15、 根据加油员抄下的车牌,警方找到了一个名叫布鲁诺·理查德·霍普曼的人,这个人的职业是木工,他是德国移民,有犯罪前科。警方对其家中进行搜索,在其车库内的一个旧铁皮箱中找到14600美元的现钞。另外通过笔迹检验,发现他的字跟赎金条上的笔迹一致。
16、 1934年9月19日,警方正式逮捕了这个“世上最可恨的家伙”。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沸腾起来,要求判处他极刑。很快,所谓的“世纪大审判”开始了。
17、 根据以往的审判,法官的确很难判霍普曼的罪行,毕竟最重要的指纹没有找到。但鉴于霍普曼的妻子无法证明家中大量现金的来源,也没有说出丈夫口中好友伊西多的特征,因此法官最终还是判处了霍普曼死刑。
18、 在最后审判时,法官告诉霍普曼只要当庭认罪,是可以豁免死刑的,只需判处无期徒刑。但霍普曼坚决否认自己罪行,直到上电椅的前一刻,他依旧为自己喊冤。
19、 牧师问他最终的遗言是什么,他说:“对于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罪名,我绝对是清白的!”
20、 带着这句遗言,霍普曼在电椅上升了天。尽管他死了,但案件似乎并没有结束,仍有许多谜团围绕着林白一家。
21、 有几个疑点在霍普曼死后,被人提及:
22、第一个疑点:绑匪究竟有几个人?从房子的结构来看,在没有攀登物借力的情况下,一个人无法上去,应该是有人用肩膀托着另一人上去。这个人是谁?为何霍普曼不愿透露?
23、第二个疑点:过于安静的夜晚。当时家人都睡着,外人进入,再抱走20个月大的宝宝,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跟睡死过去一样,除了林白先生听到一点声音外,别人都没有听到。尽管林白先生听到了动静,却没有理会。以往保姆会在晚上陪伴宝宝,但为何偏偏那晚保姆要去干别的事情。
24、第三个疑点:林白先生的秘密行程。林白先生去度假小屋的事情,除了他的父母和岳父母之外,没有外人知道。而绑匪却偏偏就在那一天前往度假小屋作案,这是否表示家中有内鬼告密并接应。度假小屋中,除了林白先生、夫人以及两个孩子外,还有保姆贝蒂、管家艾斯以及青年女仆维奥拉。这三人是否其中一个是内鬼?
25、第四个疑点:自杀的女仆。青年女仆维奥拉在接受警方问讯时,两次证词出现矛盾,在警方第三次循例问讯时,她借故上楼吃药,结果却将一瓶银水一饮而尽,当场自杀身亡。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怀疑,她为什么要自杀,因为内疚,还是为了保全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