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大殿的木构特征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的木构特征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一、佛光寺大殿的木构特征

1、在汉代建筑的结构系统中,建筑外圈柱只靠枋木在外层进行拉结,相互之间基本没有穿入室内的拉结构件。假如有内柱,它们往往也是独立的,不与外圈柱进行拉结这样就形成了由外圈柱、或外圈柱加独立内柱组成的屋顶支撑体系。

2、不设内柱的建筑屋顶由顶部水平矩形架与斜梁形成屋面结构。斜梁下端斜撑在枋上,上端从四周将矩形架撑住

二、佛光寺阶梯历史特色

1、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2、佛光寺

3、详细描述

4、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5、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三、佛光寺怎么预约门票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以及芮城县广仁王庙(公元 831),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四、佛光寺门票

1、五台山佛光寺门票价格15元。

2、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五、佛光寺建筑赏析

1、如果从高空俯瞰,五台山宛若莲花。台怀是深藏其中的花蕊,五台是遗世独立的内层花瓣,台外是交相掩映的外层花瓣。佛光寺坐落在重瓣之间,千载光阴,白云苍狗,留下的不仅是佛风遗韵,还有珍贵的建筑遗产。

2、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经是五台名刹,不幸的是唐武宗时期大举灭法,五台山佛教寺庙被大量摧毁,佛光寺也未能躲过这次灭佛浪潮。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长安城里 的富贵女子宁公遇出资,在佛光寺内东面的台地上兴建一座木结构大殿,这座大殿仍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前的样子。

3、这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为什么能相继被人们赋予如此殊荣,今天,让我们将走进佛光寺一探究竟。

4、东大殿居高临下,雄伟古朴,气势壮观,是五台山最大佛殿之一,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5、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现存的唯一的殿堂式庑殿顶唐构。东大殿坐东朝西,依山势雄踞于10米多的高台之上,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6、从外部来看,东大殿屋顶的高度几乎占到了整个建筑的一半,硕大的屋檐就像振翅欲飞的大鸟,粗犷有力。

7、屋顶之下,是设计严谨的斗栱,分内外两圈排列,里面的被称为内槽斗栱,外面的一圈是外檐斗拱。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斗栱、补间斗拱、转角斗拱三种。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斗拱在整个建筑衔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9、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10、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11、在东大殿前,有一座唐代唐代石幢,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的依据。

12、佛光寺东大殿只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沧海一粟,却成为留存至今的孤例。佛光寺在漫长的时光中,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每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都可以理解为贯彻当代规划理念与利用过去建筑遗产的平衡;每一次成功的平衡,都是连接古今的接力与传承。

(16961)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