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亲节在几月份
1、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2、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母与子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二、历史上,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的来历起源于古希腊,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一、节日起源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二、国内发展
1、传入与流行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
据互联网可查资料显示,母亲节最早出现在2004年新浪体育的一篇报道,其内容是一位美国体育明星平生第一次没有在母亲身边过母亲节,最终这名体育明星用篮球比赛的胜利告慰亡母。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篇文章因此打动了中国网民,从此美国的母亲节在中国的媒体上落地生根,关于美国母亲节的文章逐年递增。
2、中华母亲节
2004年,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
2006年11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就曾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设计好中华母亲节,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受到唤醒、精致表达的节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对于承传中华美德,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家庭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平台。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农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
2016年中华母亲节与西方母亲节巧遇重叠。
母亲节的社会影响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对部分外国人而言,“孝顺”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在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子女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因此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亲情和伦理使命、不求任何回报的‘利他型孝道’。在西方文化中,与‘孝道’对应的提法有虔诚、感恩等,这种‘西方式孝顺’多是基于市场化规则和履行法律义务的‘利己型孝道’。
“中西方家庭观也存在差异。”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外扩,形成了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的基于人情的紧密关系。家,成为人们精神归宿的原点。西方文化则强调以个体为核心,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法律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家庭观念并不浓厚。
三、哪位艺术大师画过自己母亲的素描画
安格尔母亲肖像 《40位伟大艺术家为母亲所绘肖像》在英国出版,多数大师只画母亲不画父亲 高更将母亲长相改得更有异域情调,梵·高凭记忆给母亲画上绿眸子…… 女性,从来都在肖像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在这个“三八”节前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世界艺术史上众多伟大艺术家笔下的一群特殊女性——母亲吧。 近日,新书《40位伟大艺术家为母亲所绘肖像》成为英国每日电讯报等英国媒体上着重推荐的一本艺术书籍。这本书独树一帜地将40位艺术史上伟大艺术家所绘的母亲肖像集中在一起。从伦布兰特、罗塞蒂、梵·高、塞尚到毕加索、卡萝以及霍克尼等。在这里,艺术家既是艺术家又是儿子或女儿,而母亲既是母亲也是模特,在现实中,母亲造就了孩子,但在肖像中,却是孩子造就了母亲。从中会使我们发现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有趣故事。 强有力派:惠斯勒母亲肖像 模特放鸽子,母亲做代替 如果你想看到一些伟大艺术家最强有力的作品,那么没有比看他们为他们的母亲们绘制的肖像更好的了。画家惠斯勒最有名的肖像画作品就是他为母亲所画的肖像。在这幅名为《惠斯勒的母亲》的肖像画中,惠斯勒的母亲,67岁的安娜·马蒂尔达·惠斯勒侧脸端坐着,脚踩在脚凳上,她的目光凝视前方,很难揣测在想什么。也许仅仅是在安静地想着以不舒服的姿势站了好几天总算可以被允许坐下来了。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幅图画。她的儿子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那天他正在等待模特来到他位于切尔西的画室。当模特没能到达,他妈妈同意代替模特坐在那儿让他作画。 正是这种从血缘到情感上的密切关系,常常使得妈妈变成了现成的模特。正是母亲,而不是其他人,愿意这样为了她的孩子静静不动数个小时。相对来说,画家所画的父亲肖像却很少,男人因为生计的需求在家庭中常常是缺席的。当然,为了自己的孩子摆出姿势让他作画也是另一种表达母爱的方式。安娜·惠斯勒在写给她妹妹的信中说:“哇,当我亲爱的儿子突然欢呼‘哦,妈妈,我完成了,它多么美啊!’时,我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接着,他会因为那幅画亲吻我。” 逼真派: 安格尔母亲肖像 好像能从画布上走下来 这本新书所搜集的作品普遍有追求真实感的倾向,而非首先顾及美。母亲对于画家而言,不是画作的委托人——他们的自尊心常需要得到奉承,也不是陌生人——他们的内心只能凭猜测。安格尔所绘的母亲肖像的1814年他母亲安妮去罗马看他时画的,他使这幅肖像充满了传神逼真的特色,一半得益于他内心希望母亲看上去像能从画布上走下来。这幅感人的画作中传递的爱意表露无遗,既有母亲对儿子的爱,也有儿子对母亲的爱。 相似的是,画家朱尔斯·巴斯蒂昂·勒帕热关于他母亲的肖像,非常美丽,真实得近乎一幅照片。而事实上,巴斯蒂昂·勒帕热本来就是照相术的积极追随者。这些女人,在他们的儿子的笔下,因为更加真实而显得更加“完整”。 “修补”派: 高更母亲肖像 嘴唇更厚,鼻子更宽 一些艺术家则用他们的画来修补现实。高更所绘的母亲肖像来自于他母亲年轻时的一幅照片;他将她的嘴唇画得更厚,鼻子画得更宽,也许是为了强调他母亲讲西班牙语的秘鲁祖先。正如我们知道的,高更一生耗费很多生命在外国情调上。梵·高同样也是根据母亲的照片来画母亲的肖像,但是他嫌原始的黑白照片太单调,所以他按照他的记忆来描绘母亲的形象,于是我们看到画背景中他母亲一双草绿色的眸子,映衬着她完美的肌肤。 逃避派:弗洛伊德母亲肖像 如果父亲没死根本不会画母亲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画总是逃避不开一种心理压力。在他职业生涯的早些时期,弗洛伊德根本不画他的母亲。 “她也许几乎没有觉察,但是我一生都不得不克服要逃避她的感觉。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很早起我就不喜欢她对待我的方式。我甚至憎恨她的关心,我感到那是一种威胁。”弗洛伊德说。的确,他自从1970年父亲去世母亲成为寡妇后才开始以她为模特。“如果我父亲没有死,我根本不会画她。” “我开始以她为模特作画是因为她对我失去了兴趣。如果她对我还是那么‘关心’,我可能就不会画了。” 当然,所有这些画作本质上都有着有趣的二元性:画家,作为一个观察者,在他们拿起画笔描绘母亲之前,他们本身就长期处于被他们的母亲观察、照顾和关注中。如此说来,谁最终造就了谁呢? 印象派:卡萨特母亲肖像 突出个人感受 还有众多画像展示的是生活幽闭而富裕的妇女。在法国19世纪后期,对应于历史题材和宗教主题,现代生活突然成为可以接受的灵感源泉。几乎从不画肖像画的塞尚,却画了他的母亲和妹妹玛丽日常生活的常态,弹钢琴、做针线。他的父亲,一位不赞成儿子职业的银行家,本来也被画在画中右边的椅子上,但是后来被用颜料涂掉了。 法国印象派著名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的母亲也是一名刺绣工。她内心却有着艺术的热望,希望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却发现这一愿望要由她的孩子来实现。她鼓励贝尔特和她的妹妹艾德玛接受训练成为艺术家。所以,姐妹俩在上艺术课时,她始终坐在她们身边陪伴,一边做着针线。然而,贝尔特的母亲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个安静的配角,为了使女儿打入男性为主导的艺术圈,她每周二晚上都会在家中举行沙龙,以便使贝尔特的作品可以公开展示。她的朋友画家马奈的母亲也是类似的人物。在那个时代有艺术癖好的女人主持一个沙龙似乎是她们的天职。 美国印象派画家玛丽·卡萨特为母亲所绘的肖像也是这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卡萨特深受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响,她对于类似透视这样的东西漠不关心,用一种完全无视西方艺术大师们制定的规则的方式为母亲画像。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清新的现代派效果有着令人欣喜的装饰性,以及带有深刻的个人化色彩。她将先入为主地对表面和深度感觉放置于画面中,就像古典大师玩弄光影一样。 悲情派:霍克尼母亲肖像 父亲的葬礼上画母亲 画家们迥异的生活境遇和成长经历在他们为母亲所绘的肖像中表露无遗。在画作《我的母亲,博尔顿修道院,约克郡,1982年11月》中,画家大卫·霍克尼用一种照片的拼贴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穿着廉价雨衣的美国女人,她看起来很孤独。在画面的一角,一双画家穿着昂贵皮鞋的脚也被框入画中。几年前,霍克尼画了一幅他双亲的双人肖像,而他本人的形象则以画面中镜子中映出的影子出现在画中。他想体现出他们的困境,他们满足感的匮乏,以及在生活中面临的绝望的未知感。他的画中传达出的心照不宣的主题是一种阶层的焦虑。霍克尼甚至在他父亲的葬礼上画他母亲的肖像。 画家毕沙罗在他母亲临死前曾多次画过她。此外,还有画家迪雷尔关于他母亲的残酷而诚实的画像——她15岁结婚,生了18个孩子,却只有3个活了下来。在她死前几个月,迪雷尔为她画了肖像。“甚至最细微的皱纹和静脉也绝不能忽视。”通过这位老妪的脸,我们可以理解她曾过着怎样的生活。四、母亲节是春天吗
一、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季节一般是春季快到夏季了。
二、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三、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四、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五、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
六、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五、哪天是母亲节
1、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14日。
2、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3、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4、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5、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6、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
7、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
8、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9、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