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级下古诗三首的注释及释义
1.古诗三首
绝句
[唐] 杜甫(fǔ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
1、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2、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3、《绝句》古诗的意思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4、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出处:唐代·杜甫《绝句》
6、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7、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推广到七言,是唐代及以后的事。
8、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9、就发展情况而言,五言绝句成长在先。初唐四杰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湜等人,已经写出了大量情景交融、音节和婉并具有一定个性色彩的优美篇什。
10、到盛唐,一大批名家出现。李白、王维、崔国辅构成了盛唐五绝的三鼎足,致使这一诗体日后的发展也很少能超出其范围。
三、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
1、绝句
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曾几 〔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四、绝句解释及意思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
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
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五、关于春天的古诗二年级下册绝句
二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